4月13日上午10点,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所属的贵阳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着这样一幅画面:一片临街民居中,5米宽的道路右侧出现几名卖菜小贩。红色的长方形条框将这几名小贩圈住,条框下方显示“狮峰路与花果园街口”这样一行字。工作人员点击画面,此时屏幕一分为二,左侧依旧是刚才的画面,右侧则出现“案件号、办理时限、问题描述”等信息栏。随后,工作人员将“狮峰路与花果园街口无照经营游商占道经营”的信息按键发送,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就收到截屏,根据辖区划分,该局工作人员立即将该信息派到湘雅街道办事处。
这是贵阳市启用“智慧城管”平台以来城市管理中的常见场景。去年,“智慧城管”通过升级改造后,确定城市管理中的9类职责,建立城市治理信息数据库,为综合执法、“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等每个城市管理部件注册“户口”,实现“身份证”式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的速度和质量,有利于推进贵阳市的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进程。
“综合执法是‘智慧城管’平台的一部分,启用后,我们一线执法人员再也不用满街跑,节省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也解决了取证难题,工作变得便利和高效。”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副队长袁昊说。
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负责人欧阳熠补充说,在综合执法方面,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执法证据进行存证,建立一套快速、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新通道,推动全市城管执法相关资源整合,实现执法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
除让日常工作一键留痕外,对一线执法人员而言,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执法文书开具。以前,执法文书都是手写,存在书写不规范或者法规法条使用不精准的情况。如今,开具处罚文书时,只要勾选好违法事件的大小类别,就能自动检索出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方便执法人员快速定位违法行为,准确引用法条。对偶尔开错空白文书的情况,还有撤销功能,避免因文书开错而导致的文书编号被占用和文书数据统计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欧阳熠介绍,为适应一线人员的工作环境和需要,手机移动端的大部分功能模块都是通过勾选、点选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填报,用最简便的方法适配一线办公人员的移动办公环境。执法人员在手机移动端完成事件、案件的处理上报后,在“智慧城管”PC端上就可以看到相应的案件信息。
在执法文书管理方面,为提升执法人员的办案效率,系统里录入了住建部的66张文书模板,所有生成的案件文书都有防伪二维码和电子公章,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文书进行存证和加密,保障文书的安全和可信,为推动执法和司法的信息化衔接提供技术保障。
记者在“智慧城管”平台上浏览后,发现除执法文书外,还有“门前三包”证、渣土准运证、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回填证等非标电子证照也使用区块链技术,相关的电子证照也可与市级其他部门的电子证照进行关联互证,并纳入市级电子证照库进行统一管理。
以“门前三包”为例,“门前三包”工作是城市市容管理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水平。在“门前三包”模块推出并上线后,去年4月1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始在全市推广“门前三包”证照电子化及“门前三包”二维码管理。目前,系统已录入“门前三包”电子化信息43000余条。
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演示,随意点开一个“门前三包”信息,不仅可以看到商户的姓名、电话等基本信息,还可以看到管理执法人员是否对店铺进行巡检、检查的记录。
“便捷、高效”是贵阳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执法队员印凯在使用“门前三包”APP后的感受。4月10日下午,他在巡查商铺“门前三包”落实情况时,在一家商铺门前放慢了脚步。“这家商铺是不是在此前的检查中就存在问题?”印凯心里打鼓,于是打开手机查看记录。果不其然,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乱贴乱挂问题可不是第一次说了,得重视起来。”再次被提醒,商铺负责人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纠正了问题。“有了电子记录,随时能调出台账,巡查可以有的放矢了。”印凯说。
记者还了解到,以前“门前三包”责任书、巡查表都是纸质版,检查人员巡查完后,需要在纸质表格上打钩、画叉,不仅效率低,也不利于后续的统计和分析。为方便一线执法人员管理,“门前三包”模块运用大数据技术,上线“一店一档”功能,执法人员对店铺进行基础信息录入时,只需要扫描商户的营业执照,然后勾选核对信息是否匹配,就能完成录入,生成一个“门前三包”电子信证照。
店铺信息录入后,管理执法人员只需要通过手机终端扫描“门前三包”二维码就可以关联到商户的基础信息,通过开展相应的检查、执法工作,实现精准化管理执法。
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不妥,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
1阅读协议
>2设置个人信息
1.服务总则
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https://guizhouexpo.cn以下简称“平台”)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省博览事务局)主办,为注册平台用户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会展行业信息服务。本协议规定了平台用户应享受的各种服务及必须遵守的相关事项。用户必须完全接受本协议条款才能成为平台用户。
2.用户申请方式
用户可访问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https://guizhouexpo.cn),并在其首页注册区进行在线注册。
用户可自行确定在本网站使用的用户名(会员帐号)和密码并须自行负责对其会员帐号和密码的保密,且须对其在该会员帐号和密码下发生的所有行为承担责任。主办方不对因用户未能遵守本条规定而发生的任何损失或损毁负责。
3.服务变更
平台具体服务内容及方式由实际情况确定,并保留变更、终止部分或全部网络服务的权利。
4.入网规则
4.1用户在申请使用平台时,须提供详尽、准确的用户资料,并及时更新注册资料。如果注册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平台有权终止用户使用资格。
4.2用户注册成功后,平台将保证用户帐号及相应的密码的唯一性,该用户帐号和密码由用户负责保管。用户应当对以其帐号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法律责任。
4.3用户必须同意接受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用户发送的贵州省会展行业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
4.4用户在使用平台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遵守中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b)遵守标准版权规定。
(c)不得以任何非法目的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d)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e)如发现任何非法使用会员帐号或会员帐号出现安全漏洞的情况,应立即联系平台管理方。
4.5平台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负责。平台保留判定用户的行为是否符合平台服务网协议条款的权利。用户违背服务条款的规定,平台有权中断对其提供服务。
5.内容所有权
5.1平台提供的网络服务内容包括:文字、软件、声音、图片、录象、图表、广告等。所有这些内容受版权、商标和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
5.2用户只有在获得平台或其他相关权利人的授权之后才能使用这些内容,而不能擅自复制、再造这些内容、或创造与内容有关的派生产品。
6.服务条款的修改和服务修订
平台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服务条款和法律声明,并将在平台重要页面上向用户提示变动内容。如果用户继续享用服务,则视为接受法律声明和服务条款的变动。
7.用户隐私制度
7.1保护用户隐私是平台的一项基本政策,保证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存储在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a)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
(b)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c)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d)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e)为维护平台的合法权益。
7.2平台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在此情况下,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平台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则平台可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该第三方。
8.免责声明
8.1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平台网络服务所存在的风险将完全由其自己承担;因其使用平台网络服务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其自己承担,平台对用户不承担任何责任。
8.2平台不担保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网络服务不会中断,对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也均不作担保。
8.3平台对用户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任何损害不承担责任。
9.保障
如因用户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条款而给平台或任何其他第三方造成损失,用户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10.服务变更、中断或终止
10.1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的需要而暂停网络服务,平台将尽可能事先进行通告。
10.2如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形,平台有权随时中断或终止向用户提供本协议项下的服务而无需通知用户:
(a)用户提供的资料不真实;
(b)用户违反本协议中规定的使用规则。
10.3用户对条款修改有异议,或对平台的服务不满,可以行使如下权利:
(a)停止接受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
(b)通知平台停止对本用户的服务。
10.4除前款所述情形外,平台同时保留在不事先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随时中断或终止部分或全部服务的权利,对于所有服务的中断或终止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平台无需对用户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11.通知和送达
本协议项下所有的通知均可通过重要页面公告、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等方式进行;本条款所述通知于发送之日视为已送达收件人。
12.法律管辖
12.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12.2如发生平台服务条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时,则相抵触的条款将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条款则依旧保持对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13.其他规定
13.1本协议构成双方对本协议之约定事项及其他有关事宜的完整协议,除本协议规定的之外,未赋予本协议各方其他权利。
13.2如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协议的其余条款仍应有效并且有约束力。
13.3本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在解释本协议时应被忽略。
14.解释权
本服务条款的解释权归平台主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