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消费可谓火爆。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预计发送旅客超2.7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2.9%。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4%,其中,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同比分别增长28.7%和19.5%。
火爆的消费彰显了中国经济的生机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密集举办的展会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消费增添了热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展会经济迎来了新的爆发期,也成为市场消费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展会经济带火假期消费
5月3日,2023苏州五一国际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作为除上海车展之外华东地区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车展,本届苏州车展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共有上百个汽车品牌、上千辆展车参展,其中有超过100款新车亮相。展会为期5天,参展观众突破23万余人次,成交车辆2万余台,成交金额超38亿元。
在展会现场可以看到,比亚迪、奔驰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的展台,在面积、设计、科技程度等方面都堪比北京车展、上海车展等国内顶级车展的水平。同时,与往年相比,本届苏州车展上的新能源汽车比重大大提升。比亚迪、理想、特斯拉、岚图、零跑、阿维塔、智己、哪吒、欧拉等数十个品牌携旗下最新款新能源车型参展。车展还特设了新能源试驾专区,让车友可以近距离体验。
苏州志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建明表示,苏州五一国际车展的规模和品质持续稳步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也很旺盛,本次车展给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客户提供新能源品牌静态+动态试乘试驾,为客户从试驾到购买提供了一站式购车体验。
与此同时,第17届常州西太湖春季国际车展也在五一期间开幕,展出面积达1万平方米,汇集60余个汽车品牌,并设有新能源车专区、户外房车、摩托车等特色展区,吸引了众多市民。
除此之外,北京、天津、湖北、广东、贵州、四川、江苏等众多省市都举行了多种多样的展会活动,涉及汽车、农产品、房地产、生活用品、动漫、游戏等众多领域,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去观看,对促进消费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展会经济开始重新火爆起来。其中,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支持展会经济发展。例如,苏州五一国际车展期间,现场除了汽车品牌提供的优惠政策外,还有政府的数字红包补贴以及车展主办方提供的百万购车补贴,主办方联合品牌经销商在展前还进行了精准车型的定向客户邀约,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常州市出台的购置新能源汽车相关优惠政策,包括19条具体举措和10亿元补贴资金等,也推动了常州市民的汽车消费需求在五一常州车展期间集中释放。
此外,广东省中山市也大力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在五一车展期间投入千万元消费补贴,现场成功购车的个人消费者凭发票可获得最高6000元的限时补贴。福建省厦门市印发《厦门市进一步促进会议展览业发展扶持办法》,提出对在厦门举办6000平方米及以上、实际展期不少于3天的经贸类专业展会给予奖补。
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助力,正在推动展会经济迅速恢复。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境内专业展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共计540场,同比增长3.3倍;展览总面积103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倍。其中,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活动286场,占比53%,同比增长5.7倍。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大健康、食品类题材展会数量增长迅速,北京、上海、辽宁、广州、深圳等省市展会恢复较快。
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助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1807个,展览总面积55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1%。实际上,展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并非从今年五一假期开始,从2022年底,会展业就开始了逐步回暖。
2022年年底,广州车展恢复线下举办,全球主流车企悉数到场,各大车企均携全系列产品大规模参展。广州车展成为当时展会经济强劲复苏以及汽车行业推动复工复产、提振行业信心的一个缩影。
今年2月,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深圳特展在深圳开幕。作为2023年首个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大型展会,其展览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超过3300家海内外展商参展,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汽车市场的加速发展。
4月前后,包括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机床展览会、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展等一批展会的密集举行,都显现出各地展会经济加速恢复的迹象,也推进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业内专家表示,会展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和“风向标”,随着经济回暖,线下展会已经全面复苏。同时,会展行业的新题材也不断涌现,突出体现在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和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引导产业。
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良好态势,预计2023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将呈现出线下展览全面复苏、展览题材更加丰富、展览方式创新多元、开放合作进一步加深等趋势。
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不妥,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
1阅读协议
>2设置个人信息
1.服务总则
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https://guizhouexpo.cn以下简称“平台”)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省博览事务局)主办,为注册平台用户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会展行业信息服务。本协议规定了平台用户应享受的各种服务及必须遵守的相关事项。用户必须完全接受本协议条款才能成为平台用户。
2.用户申请方式
用户可访问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https://guizhouexpo.cn),并在其首页注册区进行在线注册。
用户可自行确定在本网站使用的用户名(会员帐号)和密码并须自行负责对其会员帐号和密码的保密,且须对其在该会员帐号和密码下发生的所有行为承担责任。主办方不对因用户未能遵守本条规定而发生的任何损失或损毁负责。
3.服务变更
平台具体服务内容及方式由实际情况确定,并保留变更、终止部分或全部网络服务的权利。
4.入网规则
4.1用户在申请使用平台时,须提供详尽、准确的用户资料,并及时更新注册资料。如果注册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平台有权终止用户使用资格。
4.2用户注册成功后,平台将保证用户帐号及相应的密码的唯一性,该用户帐号和密码由用户负责保管。用户应当对以其帐号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法律责任。
4.3用户必须同意接受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用户发送的贵州省会展行业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
4.4用户在使用平台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遵守中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b)遵守标准版权规定。
(c)不得以任何非法目的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d)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e)如发现任何非法使用会员帐号或会员帐号出现安全漏洞的情况,应立即联系平台管理方。
4.5平台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负责。平台保留判定用户的行为是否符合平台服务网协议条款的权利。用户违背服务条款的规定,平台有权中断对其提供服务。
5.内容所有权
5.1平台提供的网络服务内容包括:文字、软件、声音、图片、录象、图表、广告等。所有这些内容受版权、商标和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
5.2用户只有在获得平台或其他相关权利人的授权之后才能使用这些内容,而不能擅自复制、再造这些内容、或创造与内容有关的派生产品。
6.服务条款的修改和服务修订
平台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服务条款和法律声明,并将在平台重要页面上向用户提示变动内容。如果用户继续享用服务,则视为接受法律声明和服务条款的变动。
7.用户隐私制度
7.1保护用户隐私是平台的一项基本政策,保证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存储在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a)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
(b)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c)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d)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e)为维护平台的合法权益。
7.2平台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在此情况下,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平台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则平台可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该第三方。
8.免责声明
8.1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平台网络服务所存在的风险将完全由其自己承担;因其使用平台网络服务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其自己承担,平台对用户不承担任何责任。
8.2平台不担保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网络服务不会中断,对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也均不作担保。
8.3平台对用户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任何损害不承担责任。
9.保障
如因用户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条款而给平台或任何其他第三方造成损失,用户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10.服务变更、中断或终止
10.1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的需要而暂停网络服务,平台将尽可能事先进行通告。
10.2如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形,平台有权随时中断或终止向用户提供本协议项下的服务而无需通知用户:
(a)用户提供的资料不真实;
(b)用户违反本协议中规定的使用规则。
10.3用户对条款修改有异议,或对平台的服务不满,可以行使如下权利:
(a)停止接受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
(b)通知平台停止对本用户的服务。
10.4除前款所述情形外,平台同时保留在不事先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随时中断或终止部分或全部服务的权利,对于所有服务的中断或终止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平台无需对用户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11.通知和送达
本协议项下所有的通知均可通过重要页面公告、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等方式进行;本条款所述通知于发送之日视为已送达收件人。
12.法律管辖
12.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12.2如发生平台服务条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时,则相抵触的条款将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条款则依旧保持对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13.其他规定
13.1本协议构成双方对本协议之约定事项及其他有关事宜的完整协议,除本协议规定的之外,未赋予本协议各方其他权利。
13.2如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协议的其余条款仍应有效并且有约束力。
13.3本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在解释本协议时应被忽略。
14.解释权
本服务条款的解释权归平台主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