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前沿 > 实现“碳中和”的北京冬奥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实现“碳中和”的北京冬奥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2-03-14 10:35:52
责任编辑:孟敏

备受关注的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赛事期间抖音平台冬奥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40亿次,冬奥关键词达到99个,“冬奥会开幕仪式”、“冬奥会点火仪式”、“一墩难求”、“赛场黑科技‘猎豹’”、“青蛙公主谷爱凌”、“天才型选手苏翊鸣”等话题热度高居不下,而作为会展人,北京冬奥会成为首届碳中和冬奥会是笔者关注的重点。


“碳中和”是比较新的概念,但其实与会展行业内呼吁已久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致,都旨在推动可持续性发展。行业内也有诸多尝试,如从环节入手出现专业从事绿色展览展示设计、研发以及生产的服务商、相关绿色标准制定、结合数字化升级等。如果说过去对绿色发展的呼吁大于实际落地的执行力,笔者认为实现碳中和的北京冬奥会有可能是一个转折点。自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已将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再度拔高,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绿色发展在会展业内的讨论也越发热烈,可以说北京冬奥会从场馆建设、能源管理、交通管理、人员管理等维度为我们提供了大型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行动方案范本。


在2022年1月发布的《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赛前)中指出,北京冬奥会以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标准为目标,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


微信截图_20220314103351.png

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冬奥会积极探索奥运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方案,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应用最新科技成果进行改造,满足冬奥会的场馆需求。根据初步计算,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5个场馆改造工程产生的碳排放相比重新建 设场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而新建场馆均符合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在能源管理方面,北京冬奥会也为大型活动绿电交易提供实践案例,依托电力交易平台通过市场化直购绿电方式为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提供清洁能源,综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满足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同时,充分推行场馆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建设场馆能源管控中心实时监测电、气、水、热力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情况,对空调、采暖、电梯、照明等建筑耗能实施分项、分区计量控制。通过智能化手段管控能耗不仅在活动中效果显著,同时有助于场馆日常管理的高效提升。杭博在此方面也有诸多实践成果,以集控为核心对场馆设备进行管控、监测的智慧运营平台已于2021年全面上线,一方面能够实现对设备设施的远程监控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实现对现场燃气、水、电计量表等进行数据采集,精准把控实时能耗,为场馆能耗管理奠定重要基础。


以上措施主要作用于减少碳排放,为实现碳中和,北京冬奥会在碳抵消方面也采取了诸多行动。碳抵消可以用来实现补偿或抵消其他排放源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北京冬奥会主要采取林业碳汇、赞助企业赞助以及碳普惠制三种方式。


微信截图_20220314103406.png

北京冬奥会的低碳管理实例让我们看到了“双碳”目标在大型活动中的融合与实践,为大型活动低碳管理提供了全面思路与行动方案。对会展而言,或许碳中和、碳补偿、绿电交易等名词在目前看仍处于了解层面,包括部分低碳措施在除大型活动的范围内或许尚不具备普适性,但在可持续发展大势之下,各行各业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仍需要加大对低碳会展的关注,有意识地在行业中扩大低碳管理的实践范围。